考研政治《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復習筆記(9)_跨考網

最后更新時間:2010-08-03 08:01:07
輔導課程:暑期集訓 在線咨詢
復習緊張,焦頭爛額?逆風輕襲,來跨考秋季集訓營,幫你尋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考研政治《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復習筆記(第三章第1節(jié))

  第三章 資本和剩余價值

  【學習目的與要求】 本章在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分析,闡明馬克思創(chuàng)立的剩余價值理論的意義,揭示剩余價值的源泉和剩余價值的基本生產方法,說明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和形式,并進一步闡述馬克思的資本積累理論,揭露資本主義積累的本質及其對無產階級狀況的影響,揭示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guī)律,以及資本積累的歷史作用和歷史趨勢。

  【學習建議】 本章著重闡述馬克思主義的剩余價值理論和資本積累理論,揭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對立的經濟根源,以及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歷史趨勢。學習本章要注意把握剩余價值學說的理論體系,掌握各個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主要內容,理解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對立的經濟根源,認清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歷史趨勢。本章的重點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tǒng)一、剩余價值的生產方法、資本積累的實質、相對過剩人口規(guī)律,本章的難點是資本總公式的矛盾、相對剩余價值和超額剩余價值的關系、資本有機構成與相對過剩人口的關系等。

  【主要知識點】 資本總公式及其矛盾、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條件、剩余價值的生產過程、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區(qū)分、絕對剩余價值生產、相對剩余價值生產、超額剩余價值、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及其形式、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資本積累、資本有機構成和相對過剩人口、資本積累的一般規(guī)律、資本積累的歷史作用和歷史趨勢。

  【本章小結

  作為貨幣的貨幣和作為資本的貨幣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質和內容。資本總公式的矛盾是價值增殖與等價交換的矛盾,剩余價值的產生既不在流通領域,又離不開流通領域,是解決資本總公式矛盾的條件。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

  勞動力成為商品的需要具備兩個社會條件。勞動力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價值的源泉。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tǒng)一。剩余價值體現了資本家對雇傭工人的剝削關系。 資本是能夠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根據在剩余價值生產中的作用,將資本劃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區(qū)分具有重要的意義。剩余價值率為考察資本主義的剝削程度提供了依據。

  由于工作日的將對延長而生產的剩余價值是絕對剩余價值。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是以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為條件的。超額剩余價值、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之間的聯系和區(qū)別。

  工資是勞動力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勞動不是商品,沒有價值。資本主義工資掩蓋了資本主義剝削的實質。計時工資和計件工資是資本主義工資的基本形式。

  資本主義再生產分為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和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資本積累的本質。

  資本有機構成具有不斷提高的趨勢。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相對過剩人口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存在和發(fā)展的必要條件。資本積累的一般規(guī)律。

  資本積累的歷史趨勢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fā)生、發(fā)展和滅亡的歷史過程。。

  第一節(jié) 貨幣轉化為資本

  【基本內容

  1.資本總公式及其矛盾

  資本最初總是表現為一定數量的貨幣,但貨幣本身并不就是資本。作為貨幣的貨幣和作為資本的貨幣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質和內容。

  商品的流通形式是:W—G—W,資本的流通形式是:G—W—G′。⑴兩種流通形式在形式上的區(qū)別是:①買和賣的順序不同;②流通的起點和終點不同;③流通的媒介不同。⑵兩種流通形式在內容和目的上的區(qū)別是:商品流通的內容是不同使用價值的交換,流通的目的是取得特定的使用價值以滿足商品生產者的需要;資本流通的內容是流通終點的貨幣大于起點的貨幣,流通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比預付貨幣更多的價值,即價值增殖。⑶兩種流通形式在運動限度上的區(qū)別是:商品的運動是有限的,資本的運動是無限的。

  G—W—G′這個公式,最明顯地表明了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和動機,概括了產業(yè)資本、商業(yè)資本和借貸資本的共同特點,因此稱為資本總公式。

  從形式上看,資本總公式同價值規(guī)律是矛盾的,按照價值規(guī)律等價交換的要求,流通中不可能增殖價值,但資本在運動中卻實現了價值增殖,產生了剩余價值。等價交換和價值增殖的矛盾就是資本總公式的矛盾。

  解決資本總公式矛盾的條件是剩余價值不能從流通領域中產生,因為流通中的等價交換或不等價交換都不可能發(fā)生價值增殖;同樣,離開流通領域也不能產生價值增殖,因為商品所有者只有在流通領域才會發(fā)生關系,價值才有可能發(fā)生增殖。

  根據剩余價值既不在流通中產生,又不能離開流通而產生這一解決資本總公式矛盾的條件,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

  2.勞動力成為商品

  勞動力即人的勞動能力,是任何社會生產的基本要素。只有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勞動力才成為商品。勞動力成為商品必須具備兩個社會條件:①勞動力的所有者必須是法律上的自由人,能夠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勞動力。②勞動者喪失了一切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不得不靠出賣勞動力為生。伴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出現,勞動力成為商品的條件才形成。勞動力商品是一個歷史范疇。

  勞動力商品也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但是,勞動力是特殊商品,它的價值和使用價值具有不同于其他商品的特點。

 ?、艅趧恿ι唐返膬r值,是由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所必須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它可以還原為勞動者維持自己及其家屬生存所必須的生活資料的價值。它包括三個部分:①維持勞動者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②勞動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③勞動者的教育訓練費用。勞動力價值的決定還包含著一個歷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⑵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就是勞動,勞動力在使用過程中,不僅能創(chuàng)造價值,而且能創(chuàng)造剩余價值。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價值和剩余價值的源泉。

  【重點難點分析

  資本總公式的矛盾及解決資本總公式矛盾的條件。

 ?、刨Y本總公式的矛盾。資本總公式從形式上看,同價值規(guī)律是矛盾的。這是因為:按照價值規(guī)律,商品的價值在流通中不可能增殖,但資本總公式呈現出來的現象,則是經過流通過程,產生了價值增殖。等價交換和價值增殖是資本總公式的矛盾。

 ?、平鉀Q資本總公式矛盾的條件。由資本總公式的矛盾可以看出:在資本的運動過程中產生的價值增殖,不能在流通領域中產生,因為流通中的等價交換或不等價交換都不可能發(fā)生價值增殖;同樣,離開流通領域也不能產生價值增殖,因為商品所有者只有在流通領域才會發(fā)生關系,價值才有可能發(fā)生增殖。因此,剩余價值既不在流通中產生,又不能離開流通而產生,是解決資本總公式矛盾的條件。

 ?、琴Y本總公式矛盾的解決。由于解決資本總公式矛盾的條件是,剩余價值既不在流通中產生,又不能離開流通而產生,因而根據這個條件來解決資本總公式的矛盾,我們看到,在G-W-G′的運動過程中,價值增殖不能發(fā)生在G-W階段的貨幣上,也不能發(fā)生在W-G′階段上,只能發(fā)生在G-W階段的商品上。因為在這一階段上,貨幣只是代表一個既定的價值量;貨幣所有者只有購買到一種特殊的商品,才有可能發(fā)生增殖,這種特殊的商品就是勞動力,通過對勞動力的使用,可以創(chuàng)造出比這個商品自身還要大的價值。因此,分析資本總公式的矛盾所得出的結論就是,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

  【概念辨析

  勞動力與勞動力商品

 ?、艅趧恿κ侵溉说膭趧幽芰Γ侨魏紊鐣a的基本要素。⑵勞動力成為商品,卻需要一定的社會條件:①勞動力的所有者必須是法律上的自由人,能夠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勞動力。②勞動者喪失了一切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不得不靠出賣勞動力為生。伴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出現,勞動力成為商品的條件才形成。勞動力商品是一個歷史范疇。

跨考考研課程

班型 定向班型 開班時間 高定班 標準班 課程介紹 咨詢
秋季集訓 沖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專業(yè)課1對1+專業(yè)課定向輔導+協(xié)議加強課程(高定班)+專屬規(guī)劃答疑(高定班)+精細化答疑+復試資源(高定班)+復試課包(高定班)+復試指導(高定班)+復試班主任1v1服務(高定班)+復試面授密訓(高定班)+復試1v1(高定班)
2023集訓暢學 非定向(政英班/數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協(xié)議班) 13800起 先行階在線課程+基礎階在線課程+強化階在線課程+真題階在線課程+沖刺階在線課程+專業(yè)課針對性一對一課程+班主任全程督學服務+全程規(guī)劃體系+全程測試體系+全程精細化答疑+擇校擇專業(yè)能力定位體系+全年關鍵環(huán)節(jié)指導體系+初試加強課+初試專屬服務+復試全科標準班服務

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跨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北京尚學碩博教育咨詢有限公司(含本網和跨考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跨考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跨考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再通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跨考網”,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③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后在兩周內速來電與跨考網聯系,電話:400-883-2220